应用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产品应用
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
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连接的涨紧同步轮,两条输送同步带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所述拨爪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拨杆替换成设置在输送带下面的拨爪,其拨爪的运动方向是从下往上,不仅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要求:
1.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1)、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1)连接的涨紧同步轮(6),两条输送同步带(7)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6)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7)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10),所述拨爪(10)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爪装置包括拨爪气缸(2)和拨爪(10),所述拨爪气缸(2)固定在输送同步带(7)的一侧,所述拨爪(10)通过传动轴与拨爪气缸(2)连接,控制所述拨爪(10)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位于拨爪气缸(2)的前端设有载具到位感应器(9),用于感应电池极片是否已经放置到所述输送同步带(7)上,所述载具到位感应器(9)与载具阻挡气缸(8)电子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同步带(7)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输送同步带(7)推动的电池前推装置,所述电池前推装置包括电池前推气缸(4)、支撑架(11)和直线滑轨(3),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1)上,位于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与直线滑轨(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同步轮(6)的底部设有皮带涨紧机构(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上下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极片都是采用人工上下料,但是其拨杆的位置装载在人工的手的上部,当人将电池极片放到传送皮带上时候,拨杆从上往下落时就易打到人手,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会误伤工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易于流水化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安全生产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连接的涨紧同步轮,两条输送同步带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所述拨爪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所述拨爪装置包括拨爪气缸和拨爪,所述拨爪气缸固定在输送同步带的一侧,所述拨爪通过传动轴与拨爪气缸连接,控制所述拨爪上下运动。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位于拨爪气缸的前端设有载具到位感应器,用于感应电池极片是否已经放置到所述输送同步带上,所述载具到位感应器与载具阻挡气缸电子通讯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在所述输送同步带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输送同步带推动的电池前推装置,所述电池前推装置包括电池前推气缸、支撑架和直线滑轨,所述电池前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位于所述电池前推气缸与直线滑轨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所述涨紧同步轮的底部设有皮带涨紧机构。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拨杆替换成设置在输送带下面的拨爪,其拨爪的运动方向是从下往上,不仅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1、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1连接的涨紧同步轮6,两条输送同步带7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6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7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10,所述拨爪10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所述拨爪装置包括拨爪气缸2和拨爪10,所述拨爪气缸2固定在输送同步带7的一侧,所述拨爪10通过传动轴与拨爪气缸2连接,控制所述拨爪10上下运动。位于拨爪气缸2的前端设有载具到位感应器9,用于感应电池极片是否已经放置到所述输送同步带7上,所述载具到位感应器9与载具阻挡气缸8电子通讯连接。在所述输送同步带7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输送同步带7推动的电池前推装置,所述电池前推装置包括电池前推气缸4、支撑架11和直线滑轨3,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1上,位于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与直线滑轨3连接。所述涨紧同步轮6的底部设有皮带涨紧机构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连接的涨紧同步轮,两条输送同步带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所述拨爪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拨杆替换成设置在输送带下面的拨爪,其拨爪的运动方向是从下往上,不仅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要求:
1.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1)、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1)连接的涨紧同步轮(6),两条输送同步带(7)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6)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7)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10),所述拨爪(10)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爪装置包括拨爪气缸(2)和拨爪(10),所述拨爪气缸(2)固定在输送同步带(7)的一侧,所述拨爪(10)通过传动轴与拨爪气缸(2)连接,控制所述拨爪(10)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位于拨爪气缸(2)的前端设有载具到位感应器(9),用于感应电池极片是否已经放置到所述输送同步带(7)上,所述载具到位感应器(9)与载具阻挡气缸(8)电子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同步带(7)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输送同步带(7)推动的电池前推装置,所述电池前推装置包括电池前推气缸(4)、支撑架(11)和直线滑轨(3),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1)上,位于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与直线滑轨(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同步轮(6)的底部设有皮带涨紧机构(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上下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极片都是采用人工上下料,但是其拨杆的位置装载在人工的手的上部,当人将电池极片放到传送皮带上时候,拨杆从上往下落时就易打到人手,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会误伤工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易于流水化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安全生产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连接的涨紧同步轮,两条输送同步带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所述拨爪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所述拨爪装置包括拨爪气缸和拨爪,所述拨爪气缸固定在输送同步带的一侧,所述拨爪通过传动轴与拨爪气缸连接,控制所述拨爪上下运动。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位于拨爪气缸的前端设有载具到位感应器,用于感应电池极片是否已经放置到所述输送同步带上,所述载具到位感应器与载具阻挡气缸电子通讯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在所述输送同步带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输送同步带推动的电池前推装置,所述电池前推装置包括电池前推气缸、支撑架和直线滑轨,所述电池前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位于所述电池前推气缸与直线滑轨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所述涨紧同步轮的底部设有皮带涨紧机构。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拨杆替换成设置在输送带下面的拨爪,其拨爪的运动方向是从下往上,不仅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一种电池极片的人工上下料,包括提供电力驱动的传动马达1、通过主轴与传动马达1连接的涨紧同步轮6,两条输送同步带7环绕在所述涨紧同步轮6上做环形运行,位于两条输送同步带7之间设有上下运动的拨爪10,所述拨爪10通过拨爪装置电讯号控制。所述拨爪装置包括拨爪气缸2和拨爪10,所述拨爪气缸2固定在输送同步带7的一侧,所述拨爪10通过传动轴与拨爪气缸2连接,控制所述拨爪10上下运动。位于拨爪气缸2的前端设有载具到位感应器9,用于感应电池极片是否已经放置到所述输送同步带7上,所述载具到位感应器9与载具阻挡气缸8电子通讯连接。在所述输送同步带7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输送同步带7推动的电池前推装置,所述电池前推装置包括电池前推气缸4、支撑架11和直线滑轨3,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1上,位于所述电池前推气缸4与直线滑轨3连接。所述涨紧同步轮6的底部设有皮带涨紧机构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