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产品应用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
【授权公告号:CN207405286U;申请权利人:青岛庚利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魏可成;】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置式开口机构能够消除水的侵蚀且具有维修方便等优点。
主权项: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连接且由所述从动同步带轮提供驱动力;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
要求:
1.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
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
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
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连接且由所述从动同步带轮提供驱动力;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主轴上还安装有主皮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位于主皮带轮的外侧且通过锁紧箍与主皮带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配置有涨紧轮;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一号曲柄、一号连杆以及一号摇杆;
一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一个侧面上;
一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一号曲柄上安装有一号偏心轴;
一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一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一号偏心轴上;一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一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一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二号曲柄、二号连杆以及二号摇杆;
二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另一个侧面上;
二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二号曲柄上安装有二号偏心轴;
一号偏心轴与二号偏心轴关于从动同步带轮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二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二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二号偏心轴上;二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二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二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从动同步带轮上设有沿同一周圈布置的若干个圆形孔;在一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在二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一号曲柄、从动同步带轮和二号曲柄由多个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一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二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号固定臂,在两个一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一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一号条形槽;一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一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二号固定臂,在两个二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二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二号条形槽;二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二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包括横梁,一号提综轴和二号提综轴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于横梁上。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水织机,特别涉及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水织机平开口部分是双侧驱动的下置式曲柄平开口,由于喷水织机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且向下流淌,因而会溅到平开口的提综轴、提综杆以及轴承座等部件上,这些部件长时间会因生锈、润滑不良等因素造成损坏,而且下置式曲柄平开口不容易维修保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以消除水的侵蚀,同时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具有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
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
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
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连接且由所述从动同步带轮提供驱动力;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
优选地,所述织机主轴上还安装有主皮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位于主皮带轮的外侧且通过锁紧箍与主皮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同步带配置有涨紧轮;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2。
优选地,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一号曲柄、一号连杆以及一号摇杆;
一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一个侧面上;
一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一号曲柄上安装有一号偏心轴;
一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一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一号偏心轴上;一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一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一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二号曲柄、二号连杆以及二号摇杆;
二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另一个侧面上;
二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二号曲柄上安装有二号偏心轴;
一号偏心轴与二号偏心轴关于从动同步带轮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二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二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二号偏心轴上;二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二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二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从动同步带轮上设有沿同一周圈布置的若干个圆形孔;在一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在二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
一号曲柄、从动同步带轮和二号曲柄由多个螺栓固定。
优选地,在一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优选地,在二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号固定臂,在两个一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一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一号条形槽;一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一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二号固定臂,在两个二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二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二号条形槽;二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二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包括横梁,一号提综轴和二号提综轴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于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开口机构为上置式开口机构,即开口机构的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一号提综杆、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杆等部件均安装于织机的上部,消除了水的侵蚀。另外,由于开口机构的传动部分,即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以及从动同步带轮等部件均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因而便于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从动同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号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1-主动同步带轮,2-从动同步带轮,3-一号提综轴,4-二号提综轴,5-主皮带轮,6-锁紧箍,7-同步带,8-涨紧轮,9-一号提综杆;
10-一号综框,11-二号提综杆,12-二号综框,13-一号曲柄,14-一号连杆,15-一号摇杆,16-一号偏心轴,17-一号固定臂,18-一号连杆安装位置,19-一号条形槽;
20-螺栓,21-二号连杆,22-二号摇杆,23-圆形孔,24-圆形孔,25-螺栓,26-二号固定臂,27-二号连杆安装位置,28-二号条形槽,29-螺栓;
30-一号轴承座,31-二号轴承座,32-横梁,33-三号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所示,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包括主动同步带轮1、从动同步带轮2、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3以及二号提综轴4。
其中,主动同步带轮1安装于织机主轴上,由织机主轴提供动力。
另外,在织机主轴上还安装有主皮带轮5。
在安装时主动同步带轮1位于主皮带轮5的外侧且通过锁紧箍6与主皮带轮5连接。
在主动同步带轮1与从动同步带轮2之间安装有同步带7,由同步带7传递动力。
优选地,同步带7配置有涨紧轮8,同步带7由涨紧轮8涨紧。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同步带轮1与从动同步带轮2之间的传动比为1:2。
为了保证开口机构的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不受水的侵蚀,将这些部件与从动同步带轮2均设于主动同步带轮1上方。
另外,主动同步带轮1和从动同步带轮2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此处的同侧墙板可以是织机的左侧墙板,也可以是织机的右侧墙板,便于维护保养。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2连接,使得从动同步带轮2可以同时为上述两个曲柄及连杆机构提供驱动力。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3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一号提综轴3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一号提综轴3的上下摆动同时带动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4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二号提综轴4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二号提综轴4的上下摆动同时带动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的运动趋势与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的运动趋势相反。
此处的运动趋势相反,是指当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向下运动时,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向上运动,同理,当一号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向上运动时,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向下运动,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常识。
此外,本实施例还给出了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的一种较优设计:
如图1和2所示(为了方便展示一号曲柄13的结构,在图2中省略了一号连杆14),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一号曲柄13、一号连杆14以及一号摇杆15。
一号曲柄13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2的一个侧面上,例如从动同步带轮2的外侧面上。
一号曲柄13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2同轴心,在一号曲柄13上安装有一号偏心轴16。
一号连杆14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一号连杆14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一号偏心轴16上;一号连杆14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一号摇杆15的一个端部相连。
具体的,一号摇杆15的该端部进行了如下设计:
在一号摇杆15的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号固定臂17,在两个一号固定臂17之间留有一号连杆安装位置18。
在每个一号固定臂17上均设有一号条形槽,例如一号条形槽19。一号连杆14的轴承端伸入到一号连杆安装位置18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一号条形槽的螺栓20固定。
通过上述端部设计,利于实现一号连杆14与一号摇杆15的连接。
一号摇杆15的另一个端部与一号提综轴3固定连接。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二号曲柄、二号连杆21以及二号摇杆22。
二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2的另一个侧面上,例如从动同步带轮2的内侧面上。
二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2同轴心,在二号曲柄上安装有二号偏心轴。
一号偏心轴16与二号偏心轴关于从动同步带轮2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为了保证一号偏心轴16和二号偏心轴的中心对称效果,本实施例还进行了如下设计:
如图3所示,在从动同步带轮2上设有沿同一周圈布置的若干个圆形孔23。
如图4所示,在一号曲柄13上对应上述圆形孔23设有多个圆形孔24。同理,在二号曲柄上对应上述圆形孔23设有多个圆形孔。
一号曲柄13、从动同步带轮2和二号曲柄由多个螺栓25固定。
二号连杆21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二号连杆21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二号偏心轴上;二号连杆21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二号摇杆22的一个端部相连。
如图2所示,二号摇杆22的端部也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号摇杆22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二号固定臂26,在两个二号固定臂26之间留有二号连杆安装位置27。
在每个二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二号条形槽,例如二号条形槽28。二号连杆21的轴承端伸入到二号连杆安装位置27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二号条形槽的螺栓29固定。
通过上述端部设计,利于实现二号连杆21与二号摇杆22的连接。
二号摇杆22的另一个端部与二号提综轴4固定连接。
在一号曲柄13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一号轴承座30,一号轴承座30为固定设置。在二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二号轴承座31,二号轴承座31为固定设置。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包括横梁32,一号提综轴3和二号提综轴4分别通过轴承和三号轴承座33安装于横梁32上。
由于轴承和三号轴承座33等部件也是位于织机上部,因而消除了水的侵蚀。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授权公告号:CN207405286U;申请权利人:青岛庚利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魏可成;】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置式开口机构能够消除水的侵蚀且具有维修方便等优点。
主权项: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连接且由所述从动同步带轮提供驱动力;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
要求:
1.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
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
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
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连接且由所述从动同步带轮提供驱动力;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主轴上还安装有主皮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位于主皮带轮的外侧且通过锁紧箍与主皮带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配置有涨紧轮;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一号曲柄、一号连杆以及一号摇杆;
一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一个侧面上;
一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一号曲柄上安装有一号偏心轴;
一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一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一号偏心轴上;一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一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一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二号曲柄、二号连杆以及二号摇杆;
二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另一个侧面上;
二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二号曲柄上安装有二号偏心轴;
一号偏心轴与二号偏心轴关于从动同步带轮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二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二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二号偏心轴上;二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二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二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从动同步带轮上设有沿同一周圈布置的若干个圆形孔;在一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在二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一号曲柄、从动同步带轮和二号曲柄由多个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一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二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号固定臂,在两个一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一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一号条形槽;一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一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二号固定臂,在两个二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二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二号条形槽;二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二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包括横梁,一号提综轴和二号提综轴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于横梁上。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水织机,特别涉及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水织机平开口部分是双侧驱动的下置式曲柄平开口,由于喷水织机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且向下流淌,因而会溅到平开口的提综轴、提综杆以及轴承座等部件上,这些部件长时间会因生锈、润滑不良等因素造成损坏,而且下置式曲柄平开口不容易维修保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以消除水的侵蚀,同时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具有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包括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其中:
主动同步带轮安装于织机主轴上;
从动同步带轮、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均位于主动同步带轮上方,且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
在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连接且由所述从动同步带轮提供驱动力;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一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和一号综框;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二号提综轴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和二号综框。
优选地,所述织机主轴上还安装有主皮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位于主皮带轮的外侧且通过锁紧箍与主皮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同步带配置有涨紧轮;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2。
优选地,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一号曲柄、一号连杆以及一号摇杆;
一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一个侧面上;
一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一号曲柄上安装有一号偏心轴;
一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一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一号偏心轴上;一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一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一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二号曲柄、二号连杆以及二号摇杆;
二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的另一个侧面上;
二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同轴心,在二号曲柄上安装有二号偏心轴;
一号偏心轴与二号偏心轴关于从动同步带轮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二号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二号连杆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二号偏心轴上;二号连杆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相连;
二号摇杆的另一个端部与二号提综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从动同步带轮上设有沿同一周圈布置的若干个圆形孔;在一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在二号曲柄上对应设有多个圆形孔;
一号曲柄、从动同步带轮和二号曲柄由多个螺栓固定。
优选地,在一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优选地,在二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为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一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号固定臂,在两个一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一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一号条形槽;一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一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一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二号摇杆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二号固定臂,在两个二号固定臂之间留有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在每个二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二号条形槽;二号连杆的轴承端伸入到二号连杆安装位置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二号条形槽的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包括横梁,一号提综轴和二号提综轴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于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开口机构为上置式开口机构,即开口机构的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一号提综杆、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杆等部件均安装于织机的上部,消除了水的侵蚀。另外,由于开口机构的传动部分,即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以及从动同步带轮等部件均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因而便于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从动同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号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1-主动同步带轮,2-从动同步带轮,3-一号提综轴,4-二号提综轴,5-主皮带轮,6-锁紧箍,7-同步带,8-涨紧轮,9-一号提综杆;
10-一号综框,11-二号提综杆,12-二号综框,13-一号曲柄,14-一号连杆,15-一号摇杆,16-一号偏心轴,17-一号固定臂,18-一号连杆安装位置,19-一号条形槽;
20-螺栓,21-二号连杆,22-二号摇杆,23-圆形孔,24-圆形孔,25-螺栓,26-二号固定臂,27-二号连杆安装位置,28-二号条形槽,29-螺栓;
30-一号轴承座,31-二号轴承座,32-横梁,33-三号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所示,一种喷水织机的上置式开口机构,包括主动同步带轮1、从动同步带轮2、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3以及二号提综轴4。
其中,主动同步带轮1安装于织机主轴上,由织机主轴提供动力。
另外,在织机主轴上还安装有主皮带轮5。
在安装时主动同步带轮1位于主皮带轮5的外侧且通过锁紧箍6与主皮带轮5连接。
在主动同步带轮1与从动同步带轮2之间安装有同步带7,由同步带7传递动力。
优选地,同步带7配置有涨紧轮8,同步带7由涨紧轮8涨紧。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同步带轮1与从动同步带轮2之间的传动比为1:2。
为了保证开口机构的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一号提综轴以及二号提综轴不受水的侵蚀,将这些部件与从动同步带轮2均设于主动同步带轮1上方。
另外,主动同步带轮1和从动同步带轮2位于织机同侧墙板的外侧,此处的同侧墙板可以是织机的左侧墙板,也可以是织机的右侧墙板,便于维护保养。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均与从动同步带轮2连接,使得从动同步带轮2可以同时为上述两个曲柄及连杆机构提供驱动力。
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一号提综轴3连接且带动所述一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一号提综轴3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一号提综轴3的上下摆动同时带动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还与二号提综轴4连接且带动所述二号提综轴上下摆动。
在二号提综轴4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二号提综轴4的上下摆动同时带动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的运动趋势与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的运动趋势相反。
此处的运动趋势相反,是指当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向下运动时,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向上运动,同理,当一号一号提综杆9和一号综框10向上运动时,二号提综杆11和二号综框12向下运动,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常识。
此外,本实施例还给出了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和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的一种较优设计:
如图1和2所示(为了方便展示一号曲柄13的结构,在图2中省略了一号连杆14),一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一号曲柄13、一号连杆14以及一号摇杆15。
一号曲柄13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2的一个侧面上,例如从动同步带轮2的外侧面上。
一号曲柄13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2同轴心,在一号曲柄13上安装有一号偏心轴16。
一号连杆14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一号连杆14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一号偏心轴16上;一号连杆14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一号摇杆15的一个端部相连。
具体的,一号摇杆15的该端部进行了如下设计:
在一号摇杆15的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号固定臂17,在两个一号固定臂17之间留有一号连杆安装位置18。
在每个一号固定臂17上均设有一号条形槽,例如一号条形槽19。一号连杆14的轴承端伸入到一号连杆安装位置18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一号条形槽的螺栓20固定。
通过上述端部设计,利于实现一号连杆14与一号摇杆15的连接。
一号摇杆15的另一个端部与一号提综轴3固定连接。
二号曲柄及连杆机构包括二号曲柄、二号连杆21以及二号摇杆22。
二号曲柄安装于从动同步带轮2的另一个侧面上,例如从动同步带轮2的内侧面上。
二号曲柄的外圆与从动同步带轮2同轴心,在二号曲柄上安装有二号偏心轴。
一号偏心轴16与二号偏心轴关于从动同步带轮2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为了保证一号偏心轴16和二号偏心轴的中心对称效果,本实施例还进行了如下设计:
如图3所示,在从动同步带轮2上设有沿同一周圈布置的若干个圆形孔23。
如图4所示,在一号曲柄13上对应上述圆形孔23设有多个圆形孔24。同理,在二号曲柄上对应上述圆形孔23设有多个圆形孔。
一号曲柄13、从动同步带轮2和二号曲柄由多个螺栓25固定。
二号连杆21的两个端部均安装有轴承;其中,二号连杆21的一个轴承端安装于二号偏心轴上;二号连杆21的另一个轴承端与二号摇杆22的一个端部相连。
如图2所示,二号摇杆22的端部也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号摇杆22的一个端部设有两个纵向安装且相互平行布置的二号固定臂26,在两个二号固定臂26之间留有二号连杆安装位置27。
在每个二号固定臂上均设有二号条形槽,例如二号条形槽28。二号连杆21的轴承端伸入到二号连杆安装位置27并通过依次插入上述两个二号条形槽的螺栓29固定。
通过上述端部设计,利于实现二号连杆21与二号摇杆22的连接。
二号摇杆22的另一个端部与二号提综轴4固定连接。
在一号曲柄13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一号轴承座30,一号轴承座30为固定设置。在二号曲柄的外圆上依次安装有轴承和二号轴承座31,二号轴承座31为固定设置。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上置式开口机构还包括横梁32,一号提综轴3和二号提综轴4分别通过轴承和三号轴承座33安装于横梁32上。
由于轴承和三号轴承座33等部件也是位于织机上部,因而消除了水的侵蚀。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