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东盖奇同步带轮
产品应用
一种UTS同步带线
一种UTS同步带线

【授权公告号:CN211944931U;申请权利人:苏州领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 邵映铖; 仲恒;】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TS同步带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之间前端设有电机,电机转动端设置有与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前端连接的驱动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以电机驱动线体运行,低音稳定运行,可对应不同的需求进行修改,独有的同步带线体机构,多同步带轮的设计,独有的机箱结构,而且能耗较低。 

主权项:

1.一种UTS同步带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之间前端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转动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前端连接的驱动轴(3)。 

要求:

1.一种UTS同步带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之间前端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转动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前端连接的驱动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TS同步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前端设有与所述驱动轴(3)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内六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TS同步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上设有与所述电机(4)转动连接的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TS同步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所述第二同步带线体(2)上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同步带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TS同步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所述第二同步带线体(2)上端均设有同步带导向条。

一种UTS同步带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UTS同步带线。

背景技术

输送线主要是完成其物料的输送任务,在环绕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场地,设置有由许多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组成的一条条输送链,经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输送线。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线运行不稳定,而且噪音过高,组装方法复杂,使用寿命偏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TS同步带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TS同步带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之间前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前端连接的驱动轴。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与第二同步带线体前端设有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内六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电机转动连接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与所述第二同步带线体上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同步带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带线体与所述第二同步带线体上端均设有所述同步带导向条。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以电机驱动线体运行,低音稳定运行,可对应不同的需求进行修改,独有的同步带线体机构,多同步带轮的设计,独有的机箱结构,而且能耗较低。

附图说明
一种UTS同步带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UTS同步带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同步带线体,2-第二同步带线体,3-驱动轴,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UTS同步带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之间前端设有电机4,电机4转动端设置有与第一同步带线体1、第二同步带线体2前端连接的驱动轴3。

优选的,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前端设有与驱动轴3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为内六角结构。

优选的,驱动轴3上设有与电机4转动连接的限位槽。

优选的,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上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同步带的凹槽。

优选的,第一同步带线体1与第二同步带线体2上端均设有同步带导向条。

以驱动轴与为中心左右两侧配合第一同步带线体、第二同步带线体,以配套电机中置进行驱动,从而进行传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性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实用新型内容。